
这个问题搅扰中国4亿人
发布时间:
2025-08-16 06:47
每天骑着摩托车正在戈壁边缘转悠,是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国有林业总场护林员的日常。虽然安有,但因为面积太大,戈壁仍需要人工巡护。护林员白日巡护戈壁,晚上吃住正在戈壁边缘的护林房中,为的是好一条“边”。6月30日,腾格里戈壁境内锁边完成。这条“边”由草方格、灌木带和乔木林形成,长约153公里,最窄处10公里,最宽处则达到了38公里。“锁边栽的柠条、花棒(灌木)、沙米和沙蒿(草本动物)长起来之后,会有骆驼、牛、羊来吃。护林员要防止这些植被被动物,别的也要防火。”中卫市沙坡头区送水桥镇黑林村村平易近董连山告诉《中国旧事周刊》。腾格里戈壁不是中国第一个被锁边的戈壁。客岁11月28日,跟着最初一枝玫瑰花苗被栽入沙土,中国最大戈壁、世界第二大流动戈壁塔克拉玛干戈壁的边缘,也被一条3046公里长的绿色阻沙防护带“锁”了起来。两大戈壁的锁边,能够逃溯到配合的布景。2023年6月6日,习总正在自治区巴彦淖尔市调查并掌管召开加强荒凉化分析防治和推进“三北”等沉点生态工程扶植座谈会(下称“六六座谈会”)时强调,2021年到2030年是“三北”工程六期工程扶植期,是巩固拓展防沙治沙的环节期,要全力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和、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戈壁边缘阻击和,以及科尔沁和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和这三大和役。腾格里戈壁和塔克拉玛干戈壁的锁边,恰是前两场和役的标记性。三北工程研究院分析办公室副从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取修复研究所副研究员崔桂鹏告诉《中国旧事周刊》,锁边的背后,是我国“三北”工程47年,甚至防沙治沙70余年、手艺的改革。正在中卫市国有林业总场正高级林业工程师唐希明的回忆里,中卫人的糊口,最后就是取沙共存。“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天上不见鸟,地下不见草。”这是唐希明出生的20世纪60年代传播的几句谚语,一场风沙能吹弯庄稼,能把堵住,能把铁给埋了。到董连山出生的20世纪80年代仍然如斯。“过去,沙坡头有果园、庄稼地,沙尘暴一来,果树的花没了,农田也没了。”正在他13岁那年,沙坡头刮了一场很大的沙尘暴。其时是5月,村平易近们正正在育秧,预备栽稻子。一场风暴后,稻苗上笼盖的薄膜全数被刮飞,“10来分钟啥都没了”。还有一个孩子被刮到沟渠里,淹死了。治沙是中卫的必然选择。从地图上看,三面环沙:东边是毛乌素沙地,北边是乌兰布和戈壁,西边是腾格里戈壁。此中,中卫地处蒙甘宁三省区交壤、腾格里戈壁东南缘,是祁连山和贺兰山的交汇处,也是腾格里戈壁向东扩张的独一出口。“中卫正在西冬风的下风口,腾格里戈壁的风沙每年会向东南方挪动四五米,若是不把边缘锁住,我们的农田、铁公等根本设备城市遭到风沙侵害,黄河的泥沙含量也会添加。并且中卫仍是西气东输通道的主要节点,所以这个区域的风沙管理特别主要。”唐希明对《中国旧事周刊》说。中卫人的治沙测验考试起头得很早。20世纪50年代,第一条穿越戈壁的包兰铁扶植时,全国首个专业性治沙林场“中卫固沙林场”成立,沙坡头村平易近就起头扎草方格以铁。正在董连山的回忆中,从小,二大伯和很多乡亲就正在扎草方格。2012年,他也成为此中一员。草方格是一种工程治沙体例,也是戈壁锁边最次要的手段之一。董连山告诉《中国旧事周刊》,扎草方格凡是是一个男工、一个女工两人一组。女工把草铺成1米×1米的方块,男工用铁锹把草拦腰一踩,使草一半扎入沙里,一半留正在外面。这些留正在外面的草,就能阐扬风沙的感化。虽然听起来简单,但草方格扎起来也有良多讲究。董连山说,草方格的尺寸要严酷节制正在1米×1米,不克不及大;深度至多要扎10到15厘米;每个草方格还要用够0。5到0。6斤的草料,“不然风一大就吹跑了”。唐希明就曾由于草方格质量不外关过工人。“工人们一天吃不敷5顿饭,干不动活。”董连山说。虽然如斯,保守的草方格2到3年就会风化,需要从头扎设。正在锁边过程中,董连山等工人需要一边扎着新的,一边补着旧的。正在现实的需乞降手艺的成长下,唐希明和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资本研究院配合研发出“刷状网绳式草方格”。这是一种机械编织的瓶刷状草绳,取保守草方格分歧,刷状网绳式草方格只需固定四周和网绳交叉处,无须人工用铁锹将麦草扎进地里,但利用寿命却可以或许达到6年。大师频频试验后发觉,刷状网绳铺设后,风阻较小,并不会被风刮走,并且起风时沙子正在草方格里打转,能“借风使力”,起到固定草绳的感化。“像我们扎草方格的熟手,每人每天能扎二亩来地,刷状网绳式草方格比人工扎设草方格的效率提高了60%,正在锁边工程中大面积使用。”董连山说。不外,草方格并非所有地域锁边的最无效体例。“戈壁边缘极为复杂,锁边毫不是像一盆水满了往外流,我们把这个盆加高这么简单。水、风沙的物理活动,城市影响戈壁边缘形态以及锁边的方式。”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取地舆研究所研究员、干旱区防沙治沙取沙财产国度立异联盟理事长雷加强对《中国旧事周刊》指出。草方格合用于降水前提较好的地域。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取地舆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范敬龙说,正在腾格里戈壁境内和的库布齐戈壁,本地的降水脚以支持草籽发展,使其达到削减近地表风沙流动的结果。“但同样的办法若是放到降水量较低的塔克拉玛干戈壁,草籽底子无法发展,一场风就把它埋了,这时最简单的芦苇沙障反而最无效。”风向、风力大小也决定着若何锁边,沙粒大小会影响风沙的扩散范畴,沙粒能跳多高也影响着沙障设置的高度和间距。高鑫是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取地舆研究所研究员,他对《中国旧事周刊》说,凡是环境下,阻沙设备要取风向垂曲,才能起到防护结果。但锁边过程中,有些处所的防护办法和沙丘是平行的,不只没有起到防护结果,还华侈了良多材料。此外,也并非“是边都要锁”。仅是塔克拉玛干戈壁南缘,就有戈壁、沙漠、荒草地、人工绿洲、盐碱地等多种形态地盘类型,因而,判断哪里是“边”也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崔桂鹏注释说,锁边遵照的准绳是因害设防。“能否锁边和戈壁边缘的扩张标的目的、天然变化以及人类勾当相关。锁边的沉点区域凡是位于人类勾当区域的优势向,人们正在这些处所有出产糊口的需求。而正在戈壁腹地的无人区,就无须开展大规模的锁边。”多位受访者对《中国旧事周刊》指出,六六座谈会后,锁边较着更受注沉,获得的财务支撑力度增大。为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和,中卫市编制《中卫市荒凉化防治和防沙治沙规划(2023—2030年)》,先后投入资金26亿元。注沉锁边的背后,是我国“三北”工程的经验以及荒凉化防治的变化。“锁边工程包含了良多层面的防沙治沙工做,好比调水处理天然绿洲缺水问题、管理盐碱地。锁边是‘三北’工程集成性的表现。”崔桂鹏说。早正在1950年,国务院就牵头成立了治沙带领小组。这一阶段的荒凉化防治强调带动群众,“向戈壁进军”,试探出了一系列治沙手艺,如陕西榆林和甘肃平易近勤等沙区的飞播制林种草试验,以及从苏联引入、经本土化成为“中国魔方”的草方格。这一阶段也是“摸清家底”的过程。“1959年第一次开展全国戈壁的分析科考,这是我们第一次晓得中国戈壁的总面积。”崔桂鹏说。1978年11月,国务院核准了原国度林业总局《关于正在“三北”风沙风险和水土流失沉点地域扶植大型防护林的规划》,“三北”工程正式启动,我国防沙治沙进入了依托国度意志、严沉工程带动的阶段。“三北”工程扶植期规划了73年(1978—2050年),共分三阶段八期,当前正处于第三阶段(2021—2050年)、第六期(2021—2030年)。启动47年,“三北”工程的成效无疑是庞大的。客岁,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沈阳使用生态研究所所长朱教君等研究人员颁发了一篇关于“三北”工程正在1978年至2022年所取得的成效研究,研究成果显示,三北区域防护林总面积相较1978年添加91。8%,沙区农田粮食减产提拔较着,固沙植被对削减荒凉化的贡献率为37。8%,水土连结林削减水土流失的贡献率为61%,固碳增汇感化显著。正在崔桂鹏眼里,当前,“三北”工程已从最后旨正在应对荒凉化地域日趋严沉的风险和水土流失等灾祸的“被动施治”有了改变。“三北”工程前五期,次要工做是防护林的修建。“比拟前五期,六期的管理愈加分析、系统。现正在我们不只是制林了,还要分析考虑景象形象、地下水和土壤等要素,推广抗旱防风沙的乔木、灌木和灌草,成立愈加分析的植被系统。”崔桂鹏说,这也是为什么六六座谈会之后,“三北”防护林工程被统称为“三北”工程。“过去我们步步为营,步步为营。现正在除了保生态,还要保成长,到了攻坚克难的阶段,所以我们抓住东部沉点地域,按照其分歧的天然前提来分类施策。”正在崔桂鹏看来,六六座谈会“三大和役”的提出,标记着我国荒凉化防治的管理逻辑,从被动应急响应,转向了自动计谋攻坚。以巴彦淖尔市磴口县的刘拐沙头为例,乌兰布和戈壁的风沙若是吹进黄河,会形成黄河泥沙量添加、河流堵塞。“过去,我们的管理体例是把这一小段锁住,黄河。但现正在,我们会自动对正正在往黄河标的目的挪动,但还没有对黄河发生风险的沙丘进行处置,该区域的原生植被,像治未病一样,起到防止的感化。”崔桂鹏说。雷加强也提到,过去,人类勾当以绿洲为核心,所以防沙治沙也以绿洲为沉点,锁的是绿洲的“边”。现在给戈壁锁边,既是防沙治沙工做的延续,又是一种“从和到阻击和”的拓展。虽然“三北”工程成效显著,政策、资金、科技的投入力度都正在增大,截至2019年,全国荒凉化地盘面积占河山面积的26。8%;全国沙化地盘面积占河山面积的17。6%;全国还有27。92万平方公里的地盘具有较着沙化趋向。每年因荒凉化问题形成的间接经济丧失跨越540亿元,快要4亿人世接或间接遭到荒凉化问题的搅扰。六六座谈会也提到,我国荒凉化防治和防沙治沙工做形势仍然严峻。防沙治沙工做存正在持久性、艰难性、频频性和不确定性。起首是“以水定绿”的挑和。2021年5月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科学绿化的指点看法》指出,要因地制宜、适地适绿,充实考虑水资本承载能力,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六六座谈会上,习总也强调,以水定绿、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本做为最大的刚性束缚,鼎力成长节水林草。不外,朱教君曾正在研究中指出,因为农田防护林是“三北”工程前两期的沉点,为尽快成立起防护林系统,尽早阐扬防护效益,不少处所选择了顺应性强、发展敏捷的杨树为制林树种。但因为未考虑水资本承载力、树种选择不妥、全面逃求制林面积/密度,形成了防护林的灭亡或阑珊。正在崔桂鹏看来,受其时经济和科学前提的,这是基于汗青前提的一种衡量。“杨树种植简单,好存活、寿命长,长得又快又高,是其时别无他选、最现实的选择。现正在,科研人员正正在研发愈加抗干旱、防虫害的杨树树种,种得也不那么密了。”唐希明也履历过这种摸索。他曾引进14个树种,最初发觉只要柠条、花棒、杨柴、沙柳等五六个品种可以或许活下来。正在种植密度上,他先后测验考试过每亩地种330棵、220棵。成果赶上2022年和2023年比力干旱少雨,很多树都死了。“种植的密度越大,需水量越大,通过尝试,我们现正在采用灌木+灌草的体例,每亩种110棵树,最终可以或许80颗摆布的成活量,再加上灌草,既削减植被灭亡,也能无效防治沙害。”唐希明说。但也有业内人士告诉《中国旧事周刊》,不以水定绿的现象目前仍然存正在。“有的处所水资本前提不适合种树,但跟着‘三北’工程的推进,处所意志很强,必然要种,验收通过就行,不管树能不克不及活下来。”中国地质大学地盘科学手艺学院传授白中科也正在《河山空间生态修复若干严沉问题研究》一文中指出,我国存正在“生态修复的形式从义”。好比处所为逃求政绩的抽象工程,要求“大种树、种大树”,推进,。这就引出了我国防沙治沙工做持久存正在的第二大问题,沉建轻管。“植树制林简单,但后期的办理对林草部分是很大的承担。大师能权利植树,但不克不及权利管护。”范敬龙说。朱教君对“三北”工程成效进行过评估,他指出,“三北”工程的制林效率仍相对较低:短期制林成功率为65。4%,持久制林成功率仅为40。1%。制林后办理不到位,是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缘由。国度林草局荒凉化防治司也曾将这一问题列入将来沙化地盘管理的难点问题之一:后期管护没有资金保障,不到位,管理巩固压力较大。除了资金,后期管护的坚苦还表现正在水资本供给上。崔桂鹏指出,只需能供上水,大部门防护林能活得很好。而生态灌溉用水的目标和份额,需要跟水利部分协调。“水利部分和林草部分对生态用水的理解纷歧样:前者的生态用水是用于维持河流生态,后者则是用正在岸上制林绿化,所以以前分歧业业从管部分之间协调的时候会碰到坚苦。”这一问题正在六六座谈会后获得了必然改善,出格是国务院成立了“三北”工程协调机制并制定印发“1+N+X”工做方案,明白相关部分沉点使命和义务分工。“现正在有了协调机制,各部分沟通起来顺畅了很多。大师都认识到,荒凉化防治靠一个部分、一个地地契打独斗,是行欠亨的。”崔桂鹏说。别的,他进一步提到,正在工程规划中,各地的林草部分曾经构成了前期规划、中期扶植和后期管护的全链条监视机制,沉建轻管的问题根基获得无效管控。“每项工程都要颠末严谨的专家论证,响应从体要签字、担任。”防沙治沙工做面对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是,治沙成本越来越高了。自2024年起,“三北”工程被国度成长委纳入“两沉”扶植范畴,已下达超持久出格国债和地方财务资金577亿元,全面鞭策三大标记性和役正在沉点区域落地实施。崔桂鹏告诉《中国旧事周刊》,目前地方财务的补助尺度是一亩地2000元摆布,但对于管理难度较大的处所,这个数字仍然不丰裕。董连山也提到,跟着畜牧业增加,当地的稻草不敷用,需要从山东、东北运草过来,运输成本从之前的每吨100多元,涨到了400多元,人工成本也正在不竭添加。大师都大白,处理这个问题不克不及只依托财务补助,还需要靠新材料、新机械、新手艺的研发。“现正在曾经有科研人员研发出一些低成本的绿色固沙材料,好比动物材料制成的尼龙袋等,不只能固沙,还能正在老化后为动物发展供给养分。”崔桂鹏说。不外,正如斯前栽种杨树却导致防护林灭亡或者阑珊一样,新材料、新手艺想要被纳入“三北”工程,应对其生态效益进行科学、系统、持续的评估。崔桂鹏说,这也该当是“三北”工程接下来要做的事。除了评估防风固沙、连结水土、固碳增汇、稳产增收等正效应,也要评估水资本耗损、占地遮阴、病虫害等负效应。“我们经常打一个例如,工程固沙雷同于做手术时打麻药的过程,只是止疼,之后还要进一步医治。锁边是一个阶段性胜利,但也只是一个起头。
关键词:
